電話: 029-89188380
聯系人:郭先生
手機:17782508905
地址:陜西省西安市高新區科技六路水晶SOHO第一幢2單元1901號
制造強國戰略之新材料產業發展的重要性
我國是制造業大國,目前正處在工業轉型升級的關鍵時期,很多領域都離不開材料的支撐。實施制造強國戰略,推動制造業高質量發展,必須夯實新材料產業這一重要基礎。
據報道,工信部對全國30多家大型企業130多種關鍵基礎材料調研結果顯示,32%的關鍵材料在中國仍為空白,52%依賴進口,絕大多數計算機和服務器通用處理器95%的高端專用芯片,70%以上智能終端處理器以及絕大多數存儲芯片依賴進口。
新材料:制造強國的基礎
化工新材料是國民經濟的重要基礎性、先導性產業,具有技術含量高、附加值高、與國民經濟各部門配套性強等特點,是推動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和支撐我國由石油化工大國向強國跨越的重點關鍵領域,也是化工行業轉型升級的重要方向。
沒有質量過硬、性能高超的材料,再先進的設計和構想都難以實現。如,高溫合金與功能涂層材料是航空發動機的關鍵支撐,電子化學品是集成電路制造不可或缺的材料,碳纖維復合材料、高強輕型合金等是大飛機等高端裝備的基礎,新型電池材料決定著新能源汽車的續航能力和快充實效。可以說,新材料直接關系著我國戰略新興產業的發展,關系到我國經濟能否高質量發展。
2016年年底,國務院成立了由23個部門組成的國家新材料產業發展領導小組,組建了國家新材料產業發展專家咨詢委員會,工信部承擔領導小組辦公室職能。工信部原材料工業司副司長潘愛華表示,新材料產業是制造強國的基礎,是高新技術產業發展的基石和先導。
卡脖子:關鍵材料發展滯后
近年來,我國化工新材料產業規模不斷擴大,先后攻克了有機硅、MDI、特種工程塑料、異戊橡膠、T800級以上碳纖維、聚碳酸酯、PX、芳綸等一大批長期制約產業升級的核心關鍵技術,在石墨烯、納米材料、3D打印材料、先進膜材料等前沿領域也取得了一批革命性技術成果。
然而,我國新材料產業發展總體仍處于爬坡過坎的關鍵階段,關鍵材料‘卡脖子’問題還廣泛存在,這與世界第一原材料工業大國的地位很不匹配,也不能很好支撐我國門類齊全的工業體系。沒有質量過硬、性能高超的材料,再先進的設計和構想都難以實現;關鍵材料不突破,先進制造就是空中樓閣。
新材料從研究發現到成熟應用是個漫長的過程,周期少則幾年,多則十幾年。發達國家往往實行“研發一批、儲備一批、應用一批”的材料先行戰略。但在我國,材料發展一直滯后于裝備制造,影響重大工藝的提升,重大裝備、重大工程往往最后才確定材料方案。由于很多新材料國內尚未突破,重大裝備、重大工程“等米下鍋”的現象非常突出。
近期,國家新材料專家咨詢委梳理了70余種關鍵短板新材料,結果表明我國在新材料發展方面存在不少的短板和空白。比如電子化學品,目前關鍵核心材料光刻膠的自主化率僅5%左右,其他關鍵品種如電子特種氣體等的自主化率也僅為30%左右。新材料,已經成為制約我國制造業轉型升級的突出短板。
突破口:產學研用協同創新
當前的產業現狀決定了新材料工作必須盡快趕上,必須要加快化工新材料產業發展,全行業要堅定信心,加大投入,鼓勵企業技術創新;加強科研成果轉化,加大中試支持,提高國有研究院所成果轉化效率;支持新產品市場推廣;健全產業體系,完善新材料標準及統計體系,加大知識產權保護力度,努力為產業發展營造良好環境。
要加快化工新材料產業發展,以關鍵短板新材料為突破口,以產業創新體系薄弱環節為重點,著力構建以企業為主體、以高校和科研機構為支撐、產學研用協同促進的新材料產業體系,為經濟社會和國防建設發展提供有力支撐,重點做好以下工作。
一是要構建產學研用協同創新的新材料產業體系,為產業發展創造良好的生態環境,對先導性基礎研究、產品與工藝技術開發、產業化到產品應用推廣等各個階段給予支持,提高科研機構、人才、資本等相關資源的配置效率,激發市場創新創業活力。
二是要聚焦關鍵領域,著力提升化工新材料自給率與工藝技術水平,如發展應用于水處理、傳統工藝改造以及新能源領域的功能性膜材料,開發新型生物基和可降解高分子材料,提升應用于集成電路、平板顯示器、新能源電池等領域電子化學品的工藝技術水平等。
三是要加強應用技術開發,加快培育新產品市場,將新材料開發與應用需求結合,圍繞航空航天、高端裝備、電子信息、新能源、汽車、軌道交通、節能環保、醫療健康以及國防軍工等領域,開發適應輕量化、高強度、耐高溫、穩定、減震、密封等方面要求的新材料。
十四五,我國新材料產業高質量發展的要點解析
十九大報告提出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工信部也提出推動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要求。十四五時期將是把中國從舊常態躍遷到新常態的重要階段,我國經濟發展正從“基于低質量發展的舊路徑”切換到“高質量發展導向的新路徑”,高質量將成為我國這一時期的重點發展要求。
我國新材料產業“十四五”規劃編制的工作在有序開展。作為國民經濟的先導產業、制造強國及國防工業發展關鍵保障的新材料,如何把握高質量發展的主線是十四五時期新材料產業規劃的重點和難點。要科學合理制定十四五時期新材料產業發展規劃,實踐新材料高質量發展,有必要深刻理解高質量發展的內涵、認清新材料產業高質量發展的緊迫性和重要性、正確認識我國新材料產業發展取得的成績與不足、厘清十四五新材料產業發展的戰略要點。
一、新材料產業高質量發展的內涵
高質量發展的內涵是綠色、升級和開放發展。新材料產業高質量發展要加強前瞻性基礎研究,全面突破高端新材料核心技術,加大關鍵戰略材料自給率,推動綠色、低碳的新材料技術及產業化,實現產業轉型升級,力爭新材料產業規模和競爭力優勢位居國際前列,形成若干個新材料產業集群。
二、新材料產業高質量發展的緊迫性和重要性
1.產業集聚效應初顯,但國際競爭力待加強
經過多年的部署及持續快速發展,我國新材料產業整體實力不斷提升,實現了從材料弱國到材料大國的歷史性轉變,陸續在全國建立了154個新材料產業基地。我國新材料企業分布密集、科研院所眾多、資金、市場等配套要素高度集聚,但我國新材料行業整體技術水平不高,初級產品過多,中級產品質量不穩定,高級產品缺乏,遠遠不能滿足經濟發展的需要。企業的國際市場整體競爭力不強、區域協作不充分,除部分骨干企業技術裝備接近或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大部分中小企業技術裝備仍比較落后,導致國際競爭力弱,可持續發展受到制約。
2.國內外經濟形勢嚴峻復雜,新材料產業發展面臨諸多挑戰
國內外形勢正在發生深刻復雜的變化,我國發展又處于重要戰略機遇期,為我國新材料行業發展增加一系列不確定性。世界經濟重心調整、國際政治經濟格局變化趨勢加快,國際貿易摩擦短期仍將持續,給我國新材料產業升級帶來巨大挑戰。產業發展來看,科技與產業發展日新月異,新材料與5G、智能手機、汽車、人工智能、電子商務、智慧城市、智能家居、數字經濟等新興產業的發展高度融合,創新步伐持續加快。人們生態環境保護意識增強對新材料產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未來的增長方式必須向高端化、綠色化、智能化方向轉型升級。過去新材料產業是有無問題,未來是匹配和適度問題,與地區環境成本優勢不匹配的產業將被淘汰,不與未來科技創新相結合的產業將步履維艱。十四五的五年必將是新材料產業變革的五年,也是新材料產業由大國向強國突破、走向高質量發展的五年。
三、新材料產業離高質量的要求有多遠
1.我國高度重視并大力支持新材料產業發展
我國政府高度重視新材料產業的發展,國務院設立國家新材料產業發展領導小組,發改委、工信部及商務部多部門協作先后****了《工業強基工程實施?改希?2016-2020)》、《“十三五”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規劃》、《有色金屬行業發展規劃(2016-2020年)》、《稀土行業發展規劃(2016-2020年)》、《新材料產業發展指南》、《十三五”材料領域科技創新專項規劃》、《重點新材料首批次應用示范指導目錄》、《新材料標準領航行動計劃》等一系列新材料產業政策,聚焦于人才、技術、資金、空間、項目等多要素資源,大力支持新材料產業的發展。
2.新材料產業第三方服務日臻完善助推新材料產業發展
近年來各個地方新材料產業研究院、新材料行業協會不斷成立,以賽瑞研究為代表的新材料產業專業服務機構快速發展,為我國新材料產業注入了新的活力,提供從科研成果轉化、產業資訊發展、市場信息對接、資本技術對接等多方面服務,推動了我國新材料產業的融合發展。其中,賽瑞以新材料產業研究為核心,先后組織專家學者編制100大新材料行業研報、材料百科全書,幫助材料界人士了解整個新材料行業現狀及趨勢、挖掘商機并保持對市場的清晰認識;調研走訪云南、貴州、四川、新疆、山東、浙江、福建、廣東、江蘇等省新材料產業發展,把脈新材料產業發展態勢,為政策決策提供智庫支持。此外,賽瑞研究還搭建了新材料在線、尋材問料、測了么三大服務平臺,為新材料產業發展提供政策、技術、材料、應用客戶及投資擴產、項目園區等資訊、對接、檢測一站式服務,加快我國新材料產業發展要素的流通。
3.新材料產業發展取得階段性進步
我國新材料行業在產業規模、產業集聚、技術創新、領軍企業等方面發生了一系列深刻變化。產業規模快速增長,部分基礎材料的產能已居全球首位,由2010年的6500億元增長至2018年的約4.08萬億元,年復合增長率超過了20%。產業集聚效應明顯,從追求大而全向高精尖轉型,北京、深圳、上海、蘇州已經成為國內四大納米材料研發和生產基地;京津地區、內蒙古包頭、江西贛州及浙江寧波等地則成為稀土釹鐵硼材料的主要生產基地;武漢、長春、廣州、廈門成為光電新材料的主要產業基地。
我國新材料領域創新能力逐漸增強,國家級、省級、市級新材料實驗室、技術研究中心及科研院所初步籌建完善,材料研究隊伍規模位列世界首位,研發實力穩步提升。我國自主開發的鉭鈮鈹合金、非晶合金、高磁感取向硅鋼、二苯基甲烷二異氰酸酯(MDI)、超硬材料、間位芳綸和超導材料等生產技術已達到或接近國際水平。新材料品種不斷增加,高端金屬結構材料、新型無機非金屬材料和高性能復合材料保障能力明顯增強,先進高分子材料和特種金屬功能材料自給水平逐步提高。
為了做好重點新材料首批次應用保險補償試點工作,工信部先后三次頒發了《重點新材料應用示范指導目錄》,涉及材料范圍由2017年130種材料擴容至2019年的256種材料,新材料應用領域逐步擴大。經過不斷的轉型創新發展,形成一批以萬華化學、江豐電子等為代表的新材料領域龍頭企業,在國際市場煥發出強大的競爭力和活力。